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“谁管孩子,谁是恶人!”一位妈妈的委屈哭诉,背后的真相扎心了

时间:02-02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132

“谁管孩子,谁是恶人!”一位妈妈的委屈哭诉,背后的真相扎心了

作者:主创团·牧青野被网上的一段“反转”视频,狠狠共情了。在一个活动现场,一位爸爸发言:“我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佛系,就放养。快乐教育,快乐成长就挺好。”意外的是,他说完后,现场的掌声稀稀拉拉,很多妈妈都无奈地摇摇头。一位妈妈站了起来:“你觉得孩子的教育轻松,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。孩子的心智发育成熟没有那么快,这个成长的阶段,如果父母都佛系了,那谁来为孩子掌舵?”为人父母后,对这句话太感同身受了。孩子的教育,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。别人看着孩子云淡风轻地长大,只有自己知道,这背后付出过多少看不见的心血。养孩子这么多年,最大的感触就是,谁管孩子,谁是恶人。没有人不喜欢两手一摊,什么都不操心,让孩子和自己都“快乐”。但最后,现实的一巴掌总会将你狠狠拍清醒。有句话说:“爱是拼尽全力,但仍常觉亏欠。”放不下的是责任,扛起来的是希望。因为自己在成人的世界淋了太多雨,所以总想提前帮孩子撑起几把遮雨的伞。有网友和AI对话,问它眼中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样子,被它的回答笑喷。想象中的妈妈辅导作业:母慈子孝、岁月静好……但实际,妈妈眼中陪娃写作业,和孩子眼中妈妈陪自己写作业:一个是怎么讲都听不懂,怎么教都学不会;一个是妈妈你对我的爱怎么瞬间消失了?你要问爸爸呢?嗯,爸爸此刻正“幸灾乐祸”、一脸迷惑望着妈妈和孩子:既然妈妈不行,那换爸爸试试:所幸,最后“历经辛苦”终于完成了作业,考试成绩出来了,一家三口喜提老师心中新形象:看完只能说:简直了!AI在我家绝对安了监控!高赞评论中写道:“就陪娃学习这事,你让唐僧来了都得动杀心!”真的,说到这些,当父母的可太有发言权了。孩子小的时候,怎么看怎么可爱,吃饭能准确塞进嘴巴都觉得他聪明非凡,会背一首《鹅鹅鹅》,更觉得北大清华都是临门一脚。但小时候父母的爱有多“是非不分”,长大后父母的爱就有多断崖式下跌。尤其到了青春期,基本就所剩无几了。有句话说,每天早上醒来母爱满分,之后一路下降,到晚上变为负数,等娃睡着继续恢复,如此反复。你要说,既然都这么累了,为什么不能看开点?孩子有孩子的人生,让他自由长大就好了。这又绕回到文章最开头那位母亲说的话了,别人看到的,是孩子“忽如一夜春风来、千树万树梨花开”瞬间长大了。看不到的,却是孩子这棵树,父母曾日日夜夜浇灌了多少心血,才换来最终的一春绽放。我们东亚的父母,常常不自觉让自己绕进责任的宿命怪圈,仿佛成为父母的那天起,就带着“为了儿女付出一切”的天然使命。这种无条件的付出,你很难评判对错。杨绛曾说过:“情感是很难控制的,人是很可怜的。”为人父母,更是“可怜”。因为提前已趟过这世间艰辛,所以能预知到孩子未来避不开要经历的生老病死、凡俗苦累。父母爱子,所以才会想要拼尽全力,把孩子未来可能遭受到来自生活的磋磨,尽可能降到最低点。我们终究是肉体凡胎,即使在各种主义层面,认知到最该有的教育方式是什么,但很难在情感层面做到控制自己不过度伸手。总希望我们现在多做一点,多管一点,多替孩子担一点,他们的未来就能如我们所愿轻松一点,离人生具体的辛苦、遗憾远一点。所以导致太多的现状是,父母自以为付出所有,管了太多,最终却让孩子反受其累。一位妈妈在网上上传了三张图片。第一张是她剥皮后的玉米粒;第二张是她剥的玉米皮;第三张是榨好的玉米汁。看到这里,只是觉得有点夸张,但直到看到她配的文案时,才觉得十分窒息:“这不是普通的玉米汁,是母爱!伟大的母爱!被自己感动了。”一位网友的评论,可谓一针见血:“这爱只是感动了自己,却还要别人领情。”心理学中,有个词叫自我感动式付出。这种付出最大的一个弊端是,它不是一种以对方需要的方式进行的付出,而是一种仅仅讨好了自己的满足自我式付出。换句话说,玉米剥皮给儿子榨汁的方式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,但却是这位母亲认为的爱孩子的方式。当然,我们并不是事件本身,而是把这件具体的事上升到伟大母爱的行为,对于孩子而言是否妥帖?不知道你是否发现?所有自我感动式的付出,最后都会变成道德绑架:我都这么对你好了,你还不知道好好学习,好好听话来回报我?当付出被强制赋予了道德性,比如加了母爱的正确性,那付出就只是一个等待孩子乖乖就范的陷阱。孩子不是机器,他们有自己的情感认知和流动。尤其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,一旦被孩子识破父母的爱背后的真实目的,只会有两种结果,一种是在无力抗争后自毁式妥协,一种是在抗争中走向父母的对立面。无论是哪种结果,不是逼疯孩子,就是逼疯父母。父母不为难自己,就是不为难孩子。前段时间,网上一段热传的视频中,女儿控诉母亲给自己报错了大学:“我本来能去一个211。”“今后我走的路,每一条烂了都赖你。”面对女儿的崩溃,她母亲却不以为然地坚称:“我花钱给你报的志愿。”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,有些父母,永远不懂孩子崩溃的点在哪里。知乎上曾有人问:“普通家庭的父母,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。”有人回答:“如果你只是一个工作普通、阶层普通、认知普通的父母,那在孩子的人生重大决策上,少插手,尊重孩子的选择,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。”就像案例中的这位母亲,明明是自己的认知有限,不明白什么样的前景更适合自己孩子,却还想用“花了钱”表达爱,来掩饰自己舍不下的控制欲。再往本质说,孩子在这样的父母眼中,是不值得尊重和信赖的。他们需要通过控制,来时刻体现自己当父母的权威感。所以,这位妈妈才会把女儿哭诉的视频放到网上任由别人评说。说白了,像极了那个熟悉的场面:你们都来看一看,我为了女儿好,还花钱请人报志愿了,女儿一点都不领情,真是白眼狼。生活中,这种极端的案例毕竟是少数,但很多父母都难免有一些过度伸手的时刻。但你要完全说这些父母绝对有错吗?也不尽然。其实从父母的角度来看,只能说或者受限于父母本身的主观认知局限;或者只是被大环境的焦虑裹挟;或者仅仅是困于原生教育的代际传承……但无论哪种,承担代价的,都是孩子。看过一位博主分享的故事:大学毕业时,她曾在公务员和另一份工作选择中摇摆。在征求父母意见时,她觉得按照父母的观念,应该会让她选择前者。没想到,她的父母并没有强制让她按照他们的观念做选择,而是觉得他们不太了解另一份工作,给不了太好的建议,于是帮助女儿牵线了一位了解这份工作的朋友,让女儿先了解,再做决定。她回顾自己的成长过往,说似乎在她每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,她的父母都不会强制干涉自己的决定。而是换了一种方式:不过度使用自己的决策权,只用自己作为父母的阅历和经验,尽可能给孩子一些有效的建议,再把最终的选择权交给孩子。担心,却不阻拦,而是让孩子自己去经历、去体验、去成长。有人说:“爱,是温柔而有边界。”温柔,是父母给予无条件的爱;有边界,是对孩子尊重和信任。华大基因CEO尹烨曾讲过一个故事:小时候的小老虎阿虎,什么都做不好。不会画画,吃东西也撒得到处都是。一开始,老虎妈妈很焦虑。但随着阿虎慢慢长大,开始变得和大老虎一样有威严、有自信。即使不干涉它的成长,它最终还是会成长为老虎。正如尹烨讲完故事后感慨的那句:“如果你不能做到静待花开,至少不要去拔苗助长。”心理学专家黄仕明也说:“为人父母,要学会把自己当外人。”孩子越长大,你就越会发现,之前的很多焦虑和担心,大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。我们做父母的,只需要在每个阶段,做好引导、协助积累、大胆放手,就够了。毕竟,孩子要经历的,是独属于他们自己,独特的一生。你要相信,只要时间到了,花自然会成花,树自然会成树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